第(2/3)页 “话虽如此,朝廷未曾因千户所不纳税而断其援。李大人莫非忘了,至今三千精兵仍受皇粮滋养?” “吾大梁数百万子民,血脉相连。当前举国备战,南山千户所亦为大梁版图之一,抗胡保土,自当共赴时艰,响应征兵之令。” 赵丞相言辞恳切,激情澎湃,就连一侧的六王爷亦为之动容。 赵丞相屡屡提及钱粮之事,唯恐李安遗忘,实乃用心良苦。 日前,赵丞相接到十三王爷密函,欲从南山千户所挑选历战精兵,此事愈发紧急。 因为他们手握当代尖端的军事科技,假使能让这批精英远赴边陲,仅凭十三王爷的财力诱导,便足以让其中有人吐露制造新式武器的秘密。 届时,十三王爷在新式战力的辅助下,不仅推翻梁青云的龙座易如反掌,就连收复遥远的胡人西域,亦不过朝夕之间。 李安自然通透赵丞相的盘算,但对南山城,他寸土不让。 “丞相言之有理,但丞相可否知晓,南山城下那三千精锐为何能赢得朝廷的资助?”正当众人预期李安会颂扬那支英勇的三千精锐,以及他们对大梁的丰功伟绩时,他话音一转。 “南山城的三千壮士之所以受到军饷,是基于他们实打实的付出。在踏上战场之前,未耗国家一文钱。” “试问当今梁土,谁能及此?” 武将们闻之面色黯然,而李安接下来的话语,更让他们自惭形秽。 “我大梁疆域内,有岩山大营、左右武卫,远至玉门关外的十万雄师,总计近二十万兵力,诸位不妨考量,他们在俸禄与荣耀上的收获,与南山城相较,是盈是亏?不明者,大可查阅户部账簿。” 众人交换眼神,答案不言而喻。 虽名曰资助三千精锐,户部实则屡思削减。 赵丞相面露尴尬,若真查究,恐户部主管之位不保。 ‘疏忽大意,若早知你这阉人不在,本王必择时而言,以免户部险遭不测。’ 见赵丞相受挫,李安心头畅快,却未忘借此机缘,向六王爷略施小计。 梁青云满意颔首,有夫君撑腰,李安三两句便令赵丞相哑口无声。 “李卿言之有理,列位卿家意下如何?” 梁青云心中的得意又增几分,那三千精锐实为其增添光彩。 群臣摇头,梁国内部军力格局已稳固,除非大势剧变,否则不易动摇立场。 “陛下,微臣以为赵丞相之言亦非无稽之谈。天下一家,举国征兵,南山千户自当参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