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琴艺如何我不懂,也听不出来个一二三四五,可我也听说了,妙音娘子的出场费就至少五千两银子!”有人唏嘘道。 “我的天,五千两银子,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吗?”有妇人高声喊道。 “禁止喧哗!”这是衙役的声音。 民妇撇了撇嘴,又对着周围的人说道,“她凭什么拿这五千两银子啊!”语气中带着浓浓的质疑。 “人家是琴艺大师自然值这个价!”说话的是一位书生,偶尔也跟随同窗好友出入那文雅之地,知道在这种地方花费的银两与外界是不同的。 自古以来都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在天启国,文武并重,但朝中为官的大多数还是文官,他们掌握了话语权,掌握了整个天启国的经济与文化命脉。 因此,文人雅士喜欢的琴棋书画自然也成为了上层人士追求欣赏的奢侈品,价值也是水涨船高。 妇人可不懂这些,她只知道这五千两银子抵得上她们一家十几口人几十年的花销了。 与妇人相同想法的还有不少人,毕竟有钱人与读书人还是少数。 但即便觉得妙音娘子出场费太高,但当她一出场,台下该是迎来了热烈的掌声。 赵县令在内场的座位上休息,旁边就是谢主簿。 “与妙音娘子交涉的怎么样了,对方还是不同意资助我随州的老百姓吗?”赵县令口干舌燥,结果谢主簿递过来的温茶便一饮而尽。 “大人,还是不行,妙音娘子看着心静如水与世无争,可性子实在过于执拗,无论如何都不肯松口。”谢主簿无奈地说道。 “唉!我就知道,咱们请来的哪里是修行之人,分明是捞钱之人!”赵县令怒然道。 谢主簿连忙劝阻道,“大人慎言啊!” “无妨,反正钱也给了,她人也来了,钱货两讫,我们也因此引来了不少商机,还算是合算的。”赵县令悠悠说道。 “这倒也是事实,不过更大的功臣却是咱们随州的唐家唐楚。”谢主簿说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