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那日谈话之后,董大人也将谈话的内容告诉了谢子衿。 “这倒是让人有些为难了,这和亲王就是为了让皇上不高兴,整这么多事?” “是啊。自古忠言逆耳利于行。和亲王此番倒不是忠言逆耳,倒是直接用行动告诉皇上此法行不通。我倒是觉得和亲王并不是真的和皇上不和。不和或许只是一个掩饰。”董大人果然还是比他们多吃了几年的饭。 “哦。大人何以见得。” “如果我告诉夫人说,夫人今日这饭菜做的不好吃,夫人心里自然会不高兴。但是夫人却会下来之后,好好的思考倒是是哪里没有做好,是吧夫人。”董大人倒是很会说话,这夸奖来猝不及防。 “是。” “夫人觉得若是和亲王说的这些事,放在前朝末年会如何?” “自然是民不聊生。” “是啊。前朝皇帝昏庸无道,又岂会管这百姓死活。” “大人说的是。” “夫人觉得皇上的为人如何?” “当今皇上倒也英明,兢兢业业,处处为百姓着想。是一个好皇帝,一代明君。” “那夫人觉得,这样一个皇上,若是别被人指出,有地方作的不好,会怎么做?” “皇上应该会明察秋毫,然后派官员进行整改。” “看来夫人也很了解皇上。如此一个皇上,和亲王如此的举动,只会让皇上的江上更加稳定,百姓更加幸福。如果是这样,以和亲王与皇上的关系,和亲王又怎么会去造反、又怎么造得动反呢?” “这倒也是。大人果然英明。” “再说了,这和亲王风流惯了,即便是作了皇上。怕也是没有如今这个和亲王的位置,来的舒坦,来的潇洒。” “大人说的是。和亲王如此聪明,自然不会不知道这中间的理。” “夫人说得是。若是如此我倒是觉得,和亲王与龚亲此番,倒更像是受了皇上的指使在行事。” “皇上指使?” “是啊。看来这京城怕是有大事要发生了。”董大人有些忧虑了看着谢子衿,感叹的说道。 “那大人您是什么意思呢?” “既然和亲王此番,暗处乃是受了皇上的指令。那本官自然也是要站在皇上这一边,好好的恕罪才是。” “大人,都过了这么多年了。您也做了这么多事。您应该把这件事放下了。” “唉。岂是说能放下就能放下的。夫人若是能放下,本官自然也就能放下。” 谢子衿看着董大人没有再说话了。 经过几番试探之后,双方的情况也基本都了解了。 也是时候该挑明了目的了。 这日晚膳之后,三位达人又坐在一起喝着茶,聊着天。 “董大人觉得本王如何?”和亲王倒是很主动、很直接。 当然这可是和亲王与龚亲事前商量好的。 那日午膳之后,和亲王与龚亲在屋内便开始商量这件事。 毕竟园州太守不算是失意的官员。到地方上任职也是他主动的要求。 所以,利用加官进爵这样作为诱饵,是绝对行不通的。 通过几日的相处和了解,这个园州太守,竟有种无欲无求的感觉。 除了一心报效朝廷、报效皇上的衷心以外,再也找不出其他的需求点。 既然如此,那倒不如直接挑明了说。 直接看看这董大人是什么态度。 如此直接,董大人自然有些不适应。 毕竟这官场嘛,早就已经习惯了拐弯抹角。 不拐他个山路十八弯,还真是说不到主体上。 这前几日的对话,不就是如此吗! “王爷为人和善,与皇上的性子颇为相似。” “董大人倒是第一个说,本王性子与皇兄性子相似的人。董大人倒是说说,本王和皇兄哪里相似了?”和亲王故作好奇和淡定的问道。 “您和皇上都心系百姓,这便是最大的相似。”董大人这马屁拍得,也不错,是一个好手。 看来和亲王此番与龚亲的园州之行,算是白费了。 “看来董大人还是不太了解本王。” “这是自然。几日的相处又怎么能把王爷,就了解清楚了呢?” “本官与和亲王也在太守府中叨扰多日,也是时候该回京城了。”既然如此,那也就不必在久留了。 “王爷和大人准备何时起程?”董大人。 “明日就起程。”龚亲。 那明日下官亲自送王爷和龚大人。 “那就有劳董大人了。”和亲王很有礼貌的回答道。 送两位离开的时候,董大人说了一句话,日后王爷和大人若是有什么需要的地方,董大人一定相助。 如此一句话,便也如实告诉了和亲王与龚亲,他的态度。 和亲王与龚亲虽然很开心,但是心中却有些疑惑。 “董大人此话何意?”和亲王问了一句。 “王爷若是真心为百姓着想,王爷的需求下官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若是表面上会被人误会,董大人也愿意?”和亲王接着问道。 “回王爷,下官说了只要是为了百姓,下官一定赴汤蹈火。” “好。董大人这个朋友,本王交定了。既然董大人如此为百姓着想,日后董大人若是有什么需求,本王也一定赴汤蹈火。” “谢王爷。” “董大人咱们后会有期。”和亲王 离开之后,和亲王与龚亲骑在马上,晃晃悠悠地走着。 和亲王问道,“本王觉得咱们有些走偏了呢?” “不偏。” “不偏?” “王爷可听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龚大人的意思是,以此作为掩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