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学术派别-《重生之造富年代》


    第(2/3)页

    一个合资银行自然不好去拿这个第一,不然阻力得有多大,不过自从米国诞生了第一家网络银行之后,他们的准备工作在李卫东的授意下就已经开始展开。

    准备工作的做的充分,所以发展速度非常的快,第一笔网银转账,第一笔网上跨行转账,第一笔网上支付,都是他们开的先河。

    现在民生银行的网上业务已经占到总业务量的8%左右,京沪深这样网络覆盖较多的城市,甚至能够达到20%以上。

    这不是单纯的数字,这些业务量的支出成本要远低于线下业务,省出来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民生银行是一个比较前卫的银行,很多银行舍不得的肥肉,在民生银行这里都不是问题,尤其是为了推广网上银行,很多线下收费的业务,线上很多都免费!

    阿里选用民生银行不稀奇,转账、异地取现都免费,谁还不用,那不是傻吗!

    转账收什么手续费,用的是网银,最后还是在内部流转,收这点手续费有个毛用。

    现在都联网了,虽然是比较特殊的网络,但是多一笔,少一笔业务能有多大的成本。

    拉几个客户,比啥都好使,而且凡是有这种需要的大部分都是资金量比较大的客户,做生意的客户居多。

    做生意自然流水大,自然免不了要在银行贷款,这才是赚钱的根本,手续费这些东西看着多,但是占的比例小。

    所以民生银行是一个改革者,让一些国有大银行感觉到不舒服,不过也仅仅是不舒服而已。

    银行之间是竞争关系,但是管理者之间可没有什么竞争,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所以千万不要相信谁和谁是竞争者,后世三大通信公司是竞争,但是人家的负责人互相调来调去,你说哪来的竞争!

    而且一些规定也不是某一个银行能说的算,民生银行可以不要各种手续费,但是他们不行!

    这就是体制区别造成的竞争力不同!

    马芸继续说道:“物流渠道在江浙沪和一些大城市还好一些,快递企业很多,但是其他地方还是得靠邮政和汇通物流!”

    他要把自己掌握的东西和李卫东解释一下,当然对李卫东说的补贴这事,还是记住了!

    “这些我不过问,具体多少资金你和郑总商量,”李卫东沉吟了一下,又加了一句,“还有邹总!”

    郑思京和邹总立马打起精神,这是一个变化,李卫东对两个投资公司态度的变化。

    以前的时候,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大家都懂,他们两个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一直奉行着不交叉,不干涉的政策。

    但是现在似乎要发生变化了,不过想想也就了然,蚍蜉资本的钱总得要出去。

    以风投的形式投资到国内,也是一个方法,总比把钱转到其他账户上更容易一下。

    “另外我有个要求!”李卫东沉吟着,似乎思考该怎么表达。

    “董事长,您说!”马芸的态度很端正,其实内心非常的忐忑。

    李卫东敢答应投资一亿美金,虽然具体资金另说,但是也肯定会在个数额附近。

    这么多资金进来,自然是要有适合的股份,人家不是借款是投资,可没人敢给他借这么多钱!

    一大笔钱进来,公司的估值要变化,他们这帮人的身家肯定要暴涨,但是也意味着公司的控制权要发生变化。

    这就是马芸忐忑的根源,但是这个机会他又不想放弃,也不能放弃,如果放弃了就要错过一个机遇。

    “我希望,别人是因为阿里知道马芸,而不是因为马芸知道阿里!”李卫东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

    他也想,若是如此,这还是原来的那个马老师吗,还有没有能力带着阿里起飞!

    不过若是任由马老师惹是生非,终究不是个好事!

    场面突然有些静止,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以为李卫东会提出股权方面的要求,没想到是这么一句话模糊的话。

    字面的意思很好理解,字面背后的意思也很好理解,但是这话却又让人摸不着头脑。

    马芸的心突然放下来,他虽然不理解这话,也摸不着头脑,但是有一个意思他理解了。

    他依然是阿里的负责人,李卫东对这个位置没有要求,不然不会说出这种话来!

    “董事长,我一定谨记您的教诲!”马芸此时还没有以后意气风发的模样,自然不能理解李卫东的话,不过也不妨碍拍马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