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凤侯爷抚摸着胡须,端坐在书案后:“梵儿没有拒绝,便是默认了。” 他写一封信,送去给崔家。 —— 崔家。 崔高氏端坐在主位上,听管家回禀京城发生的大小事务。 “铺子里的账目全都送来,锁在账房里。”管家将钥匙片放在小几上,提起另一桩事:“皇宫要大兴土木,修建太庙。而国库空虚,朝廷里各位大臣全都捐赠了银子。隐隐有消息传出来,皇上有意向富贾加收赋税,填补国库的空缺。今日下午的时候,由沈明棠牵头,捐赠了五十万两银子,陆续有不少与沈明棠同等份量的商贾捐赠,全都不低于这个数字。” 管家比出两根手指头。 这是二十万两银子。 崔家是名门望族,可产业众多。 崔家没人来京城也罢,如今她一个当家主母来京城,若是不表示的话,只怕会引起皇宫那位不满。皇家一旦不满,刻意打压的话,对崔家而言并非好事。 可若是只捐赠二十两,以崔家的身份,这笔银子太少。若是捐赠五十万两,前面有沈明棠挡着,依旧落不得好。这么大一笔银钱出了,再忍痛往上加十万两。 她不由冷笑一声,沈明棠倒是聪明,她牵头得了好,反正她又是有一半皇家血脉。全部身家捐赠进去,也不过是左手倒右手,谁知明帝会不会把银子退还给她呢? 这样一想,崔高氏心情愈发不畅快。 “行了,你下去吧。”崔高氏挥退管家,疲累的叹息一声,按揉着隐隐胀痛的脑袋。 一位身着红裙子,面容姣好的少女,趴在一旁的榻上,一边翻看杂书,一边捻着糕点小口小口的吃。看她这般心烦意乱,晃动着一双腿说道:“母亲,先帝时期,就有打压崔氏的念头,只不过崔氏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又没有一个错处可拿捏,因此没有动。” “我们崔氏一族,祖上贩卖军火发家,囤积的财富,即便几代人醉生梦死,不事营生,也挥霍不完。我们何不趁着这一次的机会,捐赠一百万两银子。五十万两用于修缮太庙,五十万两救济百姓,给他们重建家园,以此博得一个美名。皇家若有意打压崔氏,只怕百姓第一个不答应。” 崔令昭将点心放回碟子里,合上书册,坐起身来,“每年拨二十万两捐赠给百姓。”她取出帕子擦一擦手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能保崔家安定,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