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蟾儿羹和金银夹花(1)-《我靠美食在现代爆火了》


    第(2/3)页

    中秋这桌宴席,余简打算做得丰盛一点,一来是佳节不易,二来也算是庆祝考试达到了目标。

    “阿叔,今天有什么新鲜货?”余简拎着竹篮去了村西,那里是西澳村最大的渔港,渔船出海归来,捞上来的海货摆了一条长廊,连绕乡城里的饭店都会来这里挑货。

    黝黑瘦小的男人看见是她,咧嘴一笑,露出喜庆的八颗白牙:“是余家丫头呀?螃蟹不错,个大肉肥,”男人拎起一只被草绳牢牢绑着手脚的大青蟹,放在手里掂了掂,“得有八两了。”

    又捞起一条白色的海鱼,捏着鱼头摸了摸鱼肚:“你看,满籽。”

    余简要了三只螃蟹,两条鱼,又看见旁边还有卖蛤蜊的,眼睛亮了起来。

    可以做冷蟾儿羹了。

    至于螃蟹,两只做个炒蟹,另一只可用做成金银花夹。

    “生蚝,卖生蚝咯!”余简沿着海边长廊慢慢逛着,听到有叫卖声。

    带着蓑帽穿着花衬衫的中年女人看见余简走来,向她介绍:“自己养的蚝,肉肥着呢。”说着,手中的小刀一用力,蚝壳就打开了。余简看去,果然肥肥嫩嫩的,透着一股奶气。

    又挑了小半篓子的生蚝,这才往家走。黄暖爱吃蚝烙,还能做个炸蚝尝尝鲜。

    余简远眺着海光里扬帆高起的渔船,又见着渔民脸上的笑容,自己也慢慢笑了。

    靠海吃海,渔民们养殖捕捞,绕乡人就拼命地吃海鲜。

    蛤蜊用盐水吐沙,保证吃起来没有颗粒感。余简放好盐水,又再里头加了一滴油,加快吐沙的过程。

    拿出蒸笼,余简开始蒸南瓜。大唐原始的冷蟾儿羹就是清水煮蛤蜊,再加些蔬菜末勾个芡儿,除了鲜没有太大的口感。

    余简在结合爷爷的笔记后,准备创新这道菜。蒸熟的南瓜捣碎,加牛奶和水调成南瓜羹,放一点盐,搅拌均匀。

    鲜虾取虾头,小火翻炒出虾油,捞出虾头后倒入南瓜羹,煮到微微冒泡,放入清洗干净的蛤蜊,盖上盖子,闷至其全部开口。

    最后撒上一点胡椒粉和香葱香芹粒,就可以出锅了。

    这样的冷蟾儿羹,即使放凉了也不会有任何腥味。老年人即使多吃两碗,也不会有任何负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