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郁灌汤包-《我靠美食在现代爆火了》
第(2/3)页
不相信?
曾经也有小徒弟质疑过他,但拿来厨房小称那么一称,果然不多不少,正正好好的数字十。这下,后厨里头,再也没人质疑过李师傅。
余简目不转睛地看着李师傅的动作。她也曾做过蟹黄汤包,但总觉得但凡皮子再擀大一点点,在蒸制的过程中就要破裂。可这广陵师傅做的面皮,已经超出她所做的范畴。
小剂子放在案板上撒上干面粉,让表面干燥一会儿。李师傅开始做馅料,先把肉冻剁碎,直到变成晶莹的颗粒状大小。葱姜水少量多次地加入到剁成肉泥的猪前腿肉中,顺着一个方向快速搅拌,等到葱姜水被肉泥完全吸收,再倒入调味料,继续搅拌至发黏上劲。最后一步,便是加入李师傅秘制的料油——用着花生熬炸,又加入了花椒和香料,一点点的辣,得到的却是无尽的香气。
用油给肉泥封好层,再拌入肉冻粒和香芹沫,接着便是擀皮子的工作了。
这个功夫李师傅练了二十多年,十几岁的时候就在后厨擀皮子,最早做的是阳春面,丝细而不断,弹而爽口。后来,便开始做这灌汤包的面皮。
剂子先按扁,从中心到四周,边缘逐渐变薄,中心留有一定的厚度,这是汤包透而不破的秘诀,一个「度」字,非时间的积累所不能达。
擀好的面皮中间放上馅料,大拇指在内,食指在外,由外向里做出花边的形状,慢慢的,一个成年人巴掌大小的汤包就做好了。
放上单独的小笼屉,层层累高,炉中炭火烘热,烧得锅中白水沸腾翻滚。笼屉置于其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缓缓冒出青烟。
烟雾氤氲间,李师傅的
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徒弟适时地递上一块帕子,让他擦去眉眼间流下的汗珠。
这一幕,在大屏幕的放大下,特别能击中众人的心弦。余简也有些情不自禁的情绪波动,她想到了千年前厨房里的那些厨子们,又想到了余家食肆后厨里的余建国和余建平,还想到了红案比赛中不停颠锅的江城、仔细煨汤的陈阿春……
想到了千千万万隐姓埋名窝在闷热的狭窄空间内,兢兢业业的厨师们。
「啊——香死了香死了!」
嘴替离开了手掌的舒服,在寂静的情绪中煞风景的出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