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汤非汤(二)-《我靠美食在现代爆火了》
第(3/3)页
后者颤动了下嘴唇,不满地瞪着她,大约是责怪打扰了他偷懒时光,又觉得小姑娘眼神实在坚定,这才捏着话筒开口:「史大作家,您还有历史盲区呢?」逮着机会就要调笑。
史家传哪能不知道这中间的缘由,依然装模作样地恨恨瞥着他,语气里带着酸意:「我可不是赫赫有名的历史学家啊——」
这一来一往,拉满了节目效果。
连着主持人都暗暗地朝着两人竖起大拇指,太会了——后期剪辑的时候这一幕肯定要爆了!
关山月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承接着他的恭维,淡然地开口说道:「公元1278年,赵南,也就是宋代最后一个皇帝南下逃亡,住宿在一座大山深处的庙宇里。庙中佛家弟子对他敬重,又见他一路疲惫不堪饥饿难耐,便在自家的红薯地里采了新鲜叶片,去掉苦叶,做成汤羹。宋小皇帝觉得这菜翠绿芳香,软滑鲜美,又觉得佛家弟子是在保护自己,维护宋代,便封了此菜为「护国菜」。余小姑娘做的这道太极两仪羹,应该是由护国菜演变过来的吧?」
又将问题抛给了台上的余简。
「是,也不是。」余简回答,看向两仪羹的眼神却不自觉地更加悠远,她缓缓说道,「自古佛、道争雄,帝皇对于长久权力的渴求,让「长生」二字从虚妄变得凝实。前有徐福东渡开采仙药,后有太宗迷恋不老神药。殊不知道字一说,是为顺应天道自然,处于常态就可以了。就好比这做菜,适度才称得上最完美。」
短短几句,求古辩今,无不凸显出余简渊博得知识文化,又隐约辩出一丝人生的感悟。
关山月笑眯眯地捋着胡须。
史家传面露惊异,眼神带光,转瞬又觉得思维移动,进而大喜。
连着江城都对这个不声不响的小姑娘刮目相看起来。
再一看身边的小徒弟搔头弄耳,一副听得云里雾里的模样。
四下这么一对比,越发觉得他该历练的方面还真是不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