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然而梁青云并未回应,她的动作迅速而直接,几乎是在李安话音未落之际,就已经将其手中的神秘装置夺了过去。她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这件奇特的发明,试图从中解读李安之前的操作。 模仿着李安的动作,她将设备高举,手指准确地找到了李安先前操作的扳机,猛地一扣。然而,令她失望的是,虽然火折子发出了咔哒声响,期待中的轰鸣声却并未随之而来。 梁青云愣住了,她满脸诧异地检视着手中的装置,然后转头不解地看向李安:“怎么会这样?为何朕按照你的方式操作,却无法发出之前的响声?” 李安望着梁青云的尝试,内心涌起一丝温柔的笑意。他轻轻摇头,解释道:“陛下,这武器使用后需重新装填,非得稍事休整便可再发。至于您所言的连续发射,以我们目前的技术尚难以实现,仍需不断研究和改良。” 然而,梁青云似乎并未完全聆听李安的解释,她的思绪仍停留在武器的威力与再次尝试的欲望上。她迅速将武器递回给李安,急切地催促:“快,帮朕重新装填。朕必须亲自验证其力量。” 李安无奈地接过武器,并从玉蝉递来的包裹中拿出必要的装填材料。梁青云凝视着李安的操作,眉头不由得紧锁起来,“这装置竟如此复杂,操作之繁琐远非一般弓箭可比。以这速度,普通弓箭早已射出多箭。” “这确实是无法避免的,技术的革新总是步履维艰。”李安一边操作,一边淡淡回应,“臣正在探索如何优化装填过程,期望能尽快让火药装填更加迅速。” 他谨慎地将火药填入枪膛,随后小心翼翼地放入一个精工制作的铁质弹丸。这些铁球在外观看来普普通通,实则其制作过程异常艰难。要求极高的精度与均匀性使得本就手艺高超的铁匠们也感到头疼不已,毕竟制造出完美统一的小型圆球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到了最后,李安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土法炼钢来磨制那些弹丸。因此,这些弹丸大小并不一致,数量也显得颇为有限。面对这种局限,李安深感必须另辟蹊径。 他计划在未来加强这种武器的杀伤力,研发出类似散弹枪的子弹。尽管他知道底火的稳定发展是远景目标,目前的技术还达不到连续发射的水平。然而,这一切还属于遥远的未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