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军工部挖墙脚了!-《抗战:我赵刚也要亮剑!》


    第(2/3)页

    这可是我军的神兵利器!

    在我国另一件神器,56式半自动步枪上,用的也是三棱刺刀!

    众所周知,三棱刺刀还有一个外号,放血王!

    相较于常规双刃刺刀,三棱刺刀几乎失去了切、割特点,但却无限放大了刺的特点!

    三棱刺刀在刺中敌人后,由于血槽的原因,能给敌人造成极大的贯穿伤害!甚至不及时医治,直接流血过多而死,不比破伤风之刃差。

    实际上,三棱刺刀最早的运用不是在56式,也不是在八一式,早在古代的时候,甚至是青铜时代,包括国外,都有过三棱钝器设计理念。

    因为比较于双刃平面刺刀,三棱设计能在相同的材料基础上,增加刺刀的承受能力,换句话说,是用特殊的设计,来弥补材料质量的不足。

    我军采用三棱刺刀,正是因为这种令人辛酸的现实情况,只是没想到不得已做出的调整,反而使其名声大噪,也成了敌人的梦魇!

    历史上,八一式马步枪最终的确用的就是三棱刺刀,再加上折叠设计,平时刺刀贴在枪管上,用的时候按动键钮一甩,就可以自动展开固定。

    并且制枪的金属正是采用日伪的铁轨!也就是轨道钢!

    枪托则是采用山区的核桃木。

    “三棱刺刀,三棱刺刀……对啊,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刘副厂长突然叫了起来,包括刘部长也是茅塞顿开!

    “不错!如果采用折叠式三棱刺刀设计,平时折叠便于携带,在跟敌人拼刺的时候,一甩就可以迅速出击,这样对争取时间、争取白刃战的胜利至关重要。”

    “在行军的时候,由于三棱设计,也不会有明显的刃面反观,有利于隐蔽。”

    “而且它更易于让血外流,刺杀后容易拔出,不过,这样一来它就没了切、割的刃面功能,就只剩下刺……”

    “所以才说剑走偏锋嘛。”

    赵刚解释道:“何况刺刀刺刀,最大的特点就是刺,那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更大的放大!放大到极致!”

    “当然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要是咱们的钢材质量过硬,也就不需要用这种设计来讨巧了。”

    说白了,其实我军最初运用三棱刺刀的原因,并不全是因为这种设计多么高明、厉害,只是我们被迫向现实低头。

    其实三棱设计的弊端显而易见。

    对比国外普遍具有砍、锯、剪功能的刺刀,尤其是在后现代战争中,白刃战的机会趋近于零,功能单一的刺刀必然会被淘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