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孙山比较幸运的是能走到岳麓书院进学,加上上辈子的阅历,才能成为漳州府“第一进士”。 科举之路,除非天赋异禀,像他这样的普通的孩子,只能靠外界的资源堆砌,靠好老师一步一步地教导。 虎鸣聪明归聪明,但不是天才,离天赋异禀更是遥远,而且虎鸣又不是穿越,也不是重生,更没有上辈子记忆,更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如果要走科举这条独木桥,必须从小打下好的基础,找到好老师。 孙山当然希望虎鸣能走到京城,春来登高科,升天得梯阶。 不过能考个举人,秀才回来也不错。 邓教谕见孙山紧缩眉头,略感失望,便安慰地说:“大人,贵公子还小,还能慢慢来,不要着急。有些人或许开窍的晚,等学到一定的年纪,说不定突飞猛进呢。贵公子勤奋好学,天道酬勤,一定会像大人这样高中。” 父母对子女总是充满期盼,邓教谕为人师表几十载,形形色色的家长都见过。 孙山即使是知县,也不过普通家长一名,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孙山郑重地拱了拱手:“多谢夫子如实告之。平日忙活杂事,把孩子的学业都耽误了。” 邓教谕连连摆手说道:“大人,莫要这么说。贵公子年岁小,又刻苦,还有一定的天赋,从今天开始,一字一顿地重新学起来,假以时日,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不管邓教谕的话有多假大空,但孙山还是被安慰到了。 对啊,虎鸣才几岁,还小,以前学的不够扎实,推倒一切,重新夯实基础,一步一步,慢慢来。 不求像自己这样年纪轻轻就高中,像朱鹏云这样考个举人回来也不错。 孙山释然地笑了笑:“教谕,麻烦你给我细细讲一讲虎鸣有哪些地方欠缺,有哪些地方比一般人好。” 顿了顿,解释到:“教谕,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是虎鸣的义父,我看他哪里都好,总看不到他有哪些缺点。教谕就不一样,教书育人几十载,形形色色的学生都见过,一眼就能看出牙子们的好与不好。教谕尽管说,好让以后能给虎鸣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邓教谕见孙山是认真的,不由地佩服起来。 见过不少家长,能接受子女的好,但不能接受子女的差。 像孙山这种优点也听,缺点也听的家长不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