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伙儿都歇歇,吃饭了!吃饭了!” “都把手里的活放放,吃饭了!” 洋钟表打了十二点,就有负责做饭的妇女们扛着大桶到“食堂”。 所谓食堂,其实就是简单搭起来的篷子,主要起到遮阳效果。 天气越来越热,在大太阳底下吃饭可不是什么好事,有个地方遮遮阳光,最起码能让工人歇歇。 工人对此是感激中夹杂着一些自豪:俺们都下力人,东家也太小瞧俺们了,以往有地种的时候,谁不是趁着中午大太阳下地除草?也没见把谁晒坏了! 当然这话只能在心里想,谁要是敢说出来,那必然会引来周围人的一顿锤。 你个驴子,让你享福还不好咧?! 放在以往,这帮勤劳又朴实的人会迅速把生产工具放到规定位置,然后以最快速度来到饭堂排队,吃饭是天大的事情,没人愿意耽搁。 这种排队打饭秩序的建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一帮从出生起就被饥饿笼罩的穷苦人,面对二合面馒头和飘着油花的大锅菜能老老实实排队,其难度可想而知。 工地管理方用了很多种办法,最后发现还是粗暴手段最好用,谁不遵守秩序,谁就没有饭吃。 随着吃饭的秩序建立起来,其它各方面秩序的建立简直易如反掌。 比如什么走路要并排或者成列,生产工具不能乱放而是要放到指定位置,出工以前要集体点名报数,并且整理工服等等。 工人们也越来越适应这种有“秩序”的生活。 在混乱的世界里,秩序代表着安全。 至于会不会泯灭个性? 别扯淡了! 人们只会拼命打磨掉身上的不同,让自己彻底融入这个大集体中! 今天,工人们排起队来却有点畏手畏脚的。 只因为队伍里站了一个年轻人,他身边跟着的几个人工人们都认识,那都是工地上的“大官”! 第(1/3)页